上料端防护

上料端采用升降式防护门,增设安全互锁功能,确保人工上下料操作便捷性的同时,有效防止设备加工过程中人员接近导致的机械损伤风险。升降防护门中设有可视观察窗口,方便随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。

下料端防护

切割区域配备带有安全互锁的升降观察门,当观察门处于开启状态时,设备会自动停止加工,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。观察门窗口采用防辐射玻璃材质,让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激光切管过程,同时无需担忧激光辐射带来的潜在危害。切割和收料区域均安装了防护帘,有效地防止了激光辐射外泄,同时还起到了阻挡切割火花和废料飞溅溢出的作用。收料端也配备了钣金防护外罩,不仅能有效杜绝人员机械损伤危害,还能减少噪音和粉尘对工作环境的影响,展现出了全面的安全保护和人文关怀设计。

自动上料区域安全光栅

在设备的背面,针对自动上料机这一唯一可接触机床内部的区域,我们特别安装了先进的安全光栅系统,实现了智能化的安全防护。一旦有非授权人员不慎闯入该区域,安全光栅将立即触发响应机制,使设备迅速停止运行,从而迅速有效地切断潜在的安全隐患,全方位守护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。

升降观察门

切割区域匠心融入了升降式观察门,采用紧凑设计,完美融入空间布局,不增添丝毫额外占用。观察窗精选防辐射玻璃材质,确保操作人员在清晰直视切割过程的同时,享受全方位的安全防护。维护检修时,仅需简易推拉操作,即可顺畅无阻地触及设备核心区域,大大提升了维护效率与便捷性,实现了高效操作与便捷维护的完美平衡。

监控窗口 “看得见”的安全

监控窗口实时显示设备内部管材切割过程,操作人员观察范围更广,视角更灵活,出现紧急情况,操作人员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应急措施,保护人员或者设备安全。监控实时采集和保存监控画面,设备出现故障,可以结合保存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,缩短故障排除时间,提升设备利用效率。

旋转操作台

旋转操作台采用灵活多向设计,支持全方位270度自由旋转,为操作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视角。这一特性不仅极大地方便了设备的调试与切割观察视角切换,还使得程序工艺的精细调整更加直观高效。

独立式电控柜

所有电控部分集中布局,同时集成了激光器存放空间,功能区域化,密闭防尘,减少电路隐患,设备维护检修目标更集中,快捷方便。独立电控柜安装专用冷却空调,维持电控柜内部恒定温度,确保电器元件稳定工作,同时面对不同气温条件下,避免温差结露导致激光器严重故障,建立激光器的保护功能。

精密气动卡盘

卡盘采用先进的全封闭结构设计,显著降低了切割时产生的粉尘进入卡盘内部的风险,从而有效避免了因粉尘积累导致的卡盘夹持不稳或卡顿等问题。此外,其日常维护保养极为简便,大大减少了停机时间和维护成本,提升了整体工作效率。

尾部吹气 去除粉尘

设备切割即启用后卡吹气功能,通过尾部引入的压缩空气,经卡盘轴心通道向外强力吹气,有效清除后卡卡爪处积聚的粉尘,防止卡盘堵塞导致的夹持失效,确保卡盘稳定工作,延长其使用寿命。同时,此功能还能对管材内部熔渣进行吹除,使切割后的管内壁更加清洁。

炮筒结构 更短尾料

后卡采用炮筒式结构设计,显著缩短了卡爪的长度,这不仅增强了夹持的刚性,确保了在高速切割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度。此外,这种设计使得后卡能够轻松穿入前卡内部,最大限度地接近激光切割头,从而实现更短尾料的精准切割,提高了材料利用率。

灵活夹管 稳定可靠

卡盘卡爪经过精心设计的硬度处理,确保了其在高强度工作条件下的耐用性和稳定性。同时,卡爪表面独特的锯齿面加工处理,显著增强了与管材之间的夹紧附着力,有效防止了管材在夹持过程中的打滑现象,提高了切割的准确性和安全性。后卡部分支持两种灵活的管材夹持模式。对于小管径的管材,采用外夹方式,确保夹紧力度均匀且稳定;而对于大管径的管材,则可以选择外撑模式,使夹持更加稳固可靠。

方孔卡盘 夹持范围更大

方孔卡盘显著扩大了夹持范围,最大支持235mm×235mm方管夹持,相比同规格圆孔卡盘(最大夹持方管尺寸为170mm*170mm),夹持能力显著提升。

全行程 管材夹持更快

全新的卡盘结构设计实现了全行程自动夹持,无论切割大小管,无需人工调节卡爪位置,一键即可完成管材快速夹持,显著提升管材夹持及加工效率。

任意管型可夹持 加工范围更广

全行程卡盘的设计使得它能够一次性夹持各种形状的管材,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适应性。卡盘具备可调节的夹紧力功能,管材夹持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精细调整,面对薄管重管夹持也可以轻松应对。

浮动摆杆轴式支撑

针对旋转中心高度不同的管型,如方管、矩形管、槽钢、异型管等,使用浮动摆杆轴式支撑方案,实现高精度、高响应的动态支撑,确保管材在旋转过程中能够始终稳定可靠地得到支撑,实现精准、稳定的加工过程。

V型支架支撑

针对圆管切割的需求,可以迅速切换至V型支架支撑方案。由于圆管的旋转中心高度一致,采用固定高度的V型支架能够极大地简化支撑控制,这种细致化设计支撑方案不仅简化了操作,降低了设备能耗,还提升了整个加工过程的经济性和环保性。

废料落料

翻板支撑前端通过集成折叠板设计,实现了管材切割过程中的自动化和高效化。在切割管材时,折叠板能够自动下降,确保切割产生的料头和废料能够在此区域自由落料,同时不影响翻板支撑工作。

浮动支撑

翻板支撑能够智能地自动适应管材在旋转姿态下的高度变化,确保支撑轮始终与管材底部保持紧密接触,实现稳定支撑。这种设计在仅有前卡盘夹持的情况下尤为关键,它有效确保了长工件在旋转切割过程中的稳定性,从而提高了切割精度。

柔性下料

右侧配备了右挡料板,旨在有效防止工件向非下料端意外滑出。一旦工件切割完成,翻板会自动启动倾斜,以缓慢且平稳的方式将管材滑动至履带收料装置中,避免了工件直接掉落可能导致的管材表面损伤和设备受损。

集中收集 便捷处理

配备独立废料收集小车,减少废料处理频次,便捷拉出设计让人工处理更加轻松高效。同时,精心设计不占用设备额外的空间。

抽风除尘

在精心布局的切割区域内,设计有抽风除尘窗口,可以捕获并有效抽离管材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与烟雾,切割作业现场能够维持更好的清洁度,为操作人员营造一个更加健康、舒适的作业环境。

坚固耐用精度可靠的床体

床体使用加厚钢板,采用气保焊焊接方式,获得高强度、抗锈能力强、抗裂性好的焊缝,整体焊接缺陷变形小,表面质量美观。采用高温退火热处理工艺,消除焊接加工过程中在床体中产生的残留内应力,避免床体在后续加工及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,影响切割精度。

自动除渣3.0(选配)

在激光切割管材后,管内壁会积聚大量熔渣,显著影响产品质量,且后续人工除渣效率低下。目前i20A自动除渣已升级至3.0版本,实现了更智能的自动除渣功能,成为行业内领先的除渣解决方案。通过控制系统的创新开发,现有的自动除渣方案得以优化。该方案实现多轴联动控制,使接渣头在执行接渣任务时能够在管道内同步自动往复移动,有效避免了熔渣在固定位置的堆积,显著降低了接渣装置的清理频率,从而大幅提升了加工效率。

全自动管材上料机

i20A系列光纤激光切管机,配备A1型全自动管材上料系统,实现管材的高效、稳定、智能化自动上料,显著提升了生产自动化水平,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,是管材加工自动化的关键一步。

数字信息看板

我们精心打造了一款基于PA总线控制系统平台的现代化信息数字化看板,这款看板以实时数字化的方式,全面、直观地展现了i20A光纤激光切管机的运行数据。客户可以通过看板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、加工进度、生产效率等关键信息,同时,故障信息统计功能让客户能够迅速了解设备故障情况,及时进行维修处理。此外,看板还提供了维护保养提示功能,帮助客户合理安排设备维护计划,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。这款数字化看板将助力客户实现智能加工管理,提升生产效率,降低运营成本,打造更加高效、智能的加工环境。

支持多种操作模式

超大触屏,程序导入、编辑、工艺修改、切割等操作快捷直观,反应灵敏,极大提升了用户与设备的交互体验。

响应迅速

浮动翻板支撑系统凭借伺服电机驱动与齿轮齿条传动机制的融合,实现了极高的动态响应速度,这一优势在精准、高效地切割异型管和管材角部特征时尤为显著,显著超越了传统的皮带等驱动传动方式。

功率
碳钢 10 mm
不锈钢 6 mm
镀锌 5 mm
4 mm
黄铜 3 mm
紫铜 2 mm
碳钢 16 mm
不锈钢 10 mm
镀锌 8 mm
6 mm
黄铜 5 mm
紫铜 3 mm
碳钢 20 mm
不锈钢 12 mm
镀锌 10 mm
10 mm
黄铜 8 mm
紫铜 4 mm
碳钢 22 mm
不锈钢 14 mm
镀锌 14 mm
12 mm
黄铜 10 mm
紫铜 6 mm
机型
加工管材规格 圆管:Ø15-235 方管:15*15-235*235 mm
最大加速度 1.2 G
最大定位速度 120 m/min
定位精度 0.05 mm
重复定位精度 0.03 mm
上料管材长度范围 3500-6200(含定制长度) mm
单根管材最大承重 25 kg/m
上料机整体承重 2.5 T
装载管材容量 600* 600* 6200 mm
卡盘最大转速 130 r/min
自动上料管材规格 圆管:Ø20-200 方管:20*20-200*200 mm

样品展示

唯拓为您量身定制解决方案

现在提交您的需求,获取解决方案